隨著汽車智能化進程加速,輔助駕駛系統對車輛數據傳輸提出更高要求,作為汽車“神經系統”的核心,高速高頻連接解決方案直接關系到感知攝像頭、激光雷達等感知端信號采集,決策端域控制器數據處理,以及制動轉向等執行端指令傳輸的質量,成為保障輔助駕駛功能穩定運行的關鍵基礎。
2025年7月22日,泰科電子汽車事業部銷售總監唐松在第八屆智能輔助駕駛大會上表示:“輔助駕駛系統的數據信號傳輸需要既好、又多、還要高效的解決方案,泰科電子通過全鏈路高速高頻連接技術,確保信號穩定傳輸的’最后一公里’”。

唐松 | 泰科電子汽車事業部銷售總監
以下為演講內容整理:
品控防護雙升級
在輔助駕駛領域,連接器的可靠性直接影響系統安全。泰科電子建立了覆蓋全流程的質量閉環體系,2024年產品不良率穩定保持<0.2PPM,新開發產品100%遵守質量規范,并通過持續升級質量體系優化質量成本。針對復雜路況需求,連接方案具備高于行業標準的防護性能:機械沖擊測試瞬態抗沖擊高達30+m/s²,通過系統級抗振驗證滿足整車用電設備高抗振要求;電磁屏蔽效能高于市場平均水平10%以上,結合系統級高頻及EMC協同分析能力,實現抗振性、屏蔽性與流暢性的三重保障,確保極端溫變、振動及電磁干擾環境下的信號穩定傳輸。該方案通過熱仿真分析和3D打印橡膠軟膜定制等敏捷開發技術,大幅縮短嚴苛環境驗證周期,為輔助駕駛系統構建可靠的數據傳輸基石。

圖源:演講嘉賓素材
正向研發驅動創新
基于市場前沿需求,泰科電子構建了多產品線協同的正向研發體系,通過深度洞察行業趨勢開發創新解決方案:四至五年前聯合頭部激光雷達廠商開發行業首款混合式連接器,解決了當時市場無適配方案的難題,填補了技術空白;針對電子架構集中化需求,推出MATE-AX小型化同軸連接器,通過4x7集成化布局減少40%設備端口,優化系統裝配效率;新一代攝像頭模組采用金屬后蓋一體化設計,在支持8M/12M(4K級)高分辨率成像的同時,優化散熱結構以應對環境溫升挑戰;依托3D打印橡膠軟膜定制技術實現敏捷開發,結合系統級抗振分析、EMC仿真和熱仿真驗證能力,大幅縮短新方案樣件周期,確保設計快速迭代。該體系貫穿市場趨勢分析、產品定義到驗證的全流程,持續推動連接技術升級,通過正向研發驅動成本優化與性能提升,為輔助駕駛系統提供可靠基礎支撐。
全鏈路解決方案
目前連接系統已實現感知端到執行端的全鏈路覆蓋,包含2800+標準化料號:在感知層為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提供專用連接方案,確保高精度環境感知信號穩定傳輸;決策層適配輔助駕駛域控制器、主機/座艙域控制器,支撐多源數據處理需求;執行層覆蓋制動、懸架、轉向及驅動系統,實現精準指令傳遞;人機交互端支持屏顯設備、抬頭顯示器及外接設備端口,優化用戶交互體驗。所有產品100%本土制造,線束100%自動化設計,并通過創新差分連接、同軸連接與混合連接三大技術方案協同,解決多系統信號互配難題,構建從環境感知、數據處理到機械執行的完整神經信號傳輸網絡,為輔助駕駛系統提供高可靠、低延遲的數據通路基礎。

圖源:演講嘉賓素材
生態協同效應
為應對行業降本增效需求,泰科電子創建了“芯片-材料-線纜”協同開發模式:與國內頭部輔助駕駛芯片廠商共建系統級驗證平臺,確保連接方案與芯片算力升級同步;聯合材料供應商開發特種塑膠粒子及銅材,通過創新材料協同使線束系統成本降低;通過熱仿真分析等數字技術提前識別極端工況失效風險,結合EMC仿真分析和3D打印橡膠軟膜定制技術大幅縮短驗證周期。依托蘇州1,100人工程中心及7家工廠構建的產業生態,實現每年1,000萬套整車高頻高速連接器+線束系統的配套交付能力,形成覆蓋研發驗證、材料創新到規模制造的全鏈條協同體系。

圖源:演講嘉賓素材
未來發展與挑戰
隨著傳感器數量激增及電子架構集中化,多系統信號融合將成為技術攻堅重點,泰科電子已通過提前布局混合連接技術方案,解決差分、同軸及低壓產品融合的互配難題,重點突破高密度集成方案在電磁兼容性方面的技術瓶頸,利用EMC仿真分析等數字工具優化設計;同時深化與芯片廠商合作,推動制定行業級連接標準協議,構建更開放的產業協作生態,實現資源共享與技術共創。該戰略依托系統級驗證平臺和材料創新協同,確保連接方案與芯片算力升級同步,并為未來輔助駕駛系統提供可靠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