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應該在去年就推向市場的理想i系列純電SUV,終于在2025下半年上市了。
32.18到36.98萬,理想i8的定價,和自家的同級增程SUV理想L8高度重疊,只是頂配版的價格稍微低了1萬元。
MEGA的成敗已有定論,但理想在純電領域的業務,今年才算正式開啟。理想i8這款車產品力如何,有沒有可能改變當下高端純電市場的格局呢?
01
理想i8姍姍來遲,市場上依然沒有競品?
雖然理想i系列的上市節奏,相較最初的計劃已經推遲了很久,但如今i8進入市場后,卻依然很難找到高度匹配的競品。
首先是20萬元以上的純電市場,目前真正稱得上爆款的,只有特斯拉和小米,而價格來到30萬元以上,理想i8幾乎就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了。有的只是來自不同陣營、不同品牌里,各種風格定位的失敗案例……
我們都知道MEGA的表現并不理想,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6月份售價30萬元以上的純電車型里,MEGA以2302輛排在了全行業第二,比它高的只有一款——蔚來ES6(4214輛)。在純電MPV的細分市場中,更是沒有對手。
當然,樂道L90和理想i8同屬大尺寸的純電6座SUV,但L90全線位于30萬元內,且L90的尺寸已經來到了D級,比定位C級中大型的理想i8高了一級,嚴格意義上來說,樂道是在田忌賽馬,兩款車并不是尺寸級別和價格上直接的對手(雖然用戶可能并不這么想)。

理想最直接的競品,是不久后將要上市的特斯拉Model Y L。
這款車預計會和理想i8一樣,全系標配雙電機四驅,尺寸方面也更加接近,Model Y L的價格門檻預計會比理想i8高不少,但是理想i8主打的是35-37萬的中高配,和Model Y L入門版的價格差距不會太大。
而在Model Y L上市前,理想i8最大的競品,其實還是一眾插混/增程動力的6座SUV,包括36.98萬起售的問界M8、30.99萬起售的,以及理想自家價格重疊的L8,這些都會是理想i8繞不開的間接競品。
02
理想i8的目標客戶,到底是誰?
目前的市場現狀表明,價格來到35萬元以上,不論轎車、SUV還是MPV,純電車型的受眾群體都遠不及插混或增程,即便是品牌力極強的鴻蒙智行,目前同款車型中增程版本的銷量占比都遠高于純電。
需要注意的是,30萬元以上PHEV車型銷量遠高于純電,靠的并不是價格,50萬級別的問界M9,純電和增程版的價格差距并不大,但增程版的銷量幾乎是純電版的10倍。
我們不敢說預算30萬元以上的客戶都不愿接受純電,Model Y L上市后,就有可能成為新爆款。但是起碼對于以增程起家的理想來說,純電是理想要講好的新故事。

我們嘗試推理一下理想i8的目標群體:首先他們一定認可理想的品牌理念和產品風格,也就是關注智能化、大空間、舒適性和實用性。
而對于這樣的群體,目前理想的L系列基本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那么,i8有什么特點可以讓他們放棄L系列?
首先是造型,理想L系列一直是沉穩、大氣、中庸的風格,造型說不上特別亮眼,但很符合目標客戶的審美。不過對于部分客戶來說,L系列有一個問題,就是“奶爸味太重”,外觀上幾乎沒有個性化、時尚化的表達。
理想i8則明顯不同,它的車體介于SUV和MPV之間,比例修長、線條流暢,某些角度甚至有旅行車的氣質。這種和L系列的差異化,就可能會為理想吸引到一些新的客戶。

當然,舒適、家用依然是i8的內核。雖然車身高度相對低矮,也有溜背設計,但得益于純電平臺更好的空間利用率,i8的二三排整體空間,已經能看齊高一級別的理想L9。
價格方面,i8和L8看齊,但是L8的三排空間是相對局促的,尤其是900、問界M8等更大尺寸的車型上市后,L8在同價位里的空間短板就會更加凸顯。
在理想的產品體系內,想要更寬裕的空間,L9的門檻就來到了40萬元,如果空間是剛需、且預算有限,那么35萬元左右預算的消費者,就很可能會轉向問界M8、領克900等其它品牌。
而i8的出現就給了這些客戶一個新選擇,雖然純電動力可能不是優勢,但只要不是完全拒絕純電,那么i8就是目前空間、舒適、智能化等綜合表現,最突出的純電車型之一。
新穎的造型設計,越級的空間和舒適性,再加上相對較低的價格門檻,是理想i8相較理想L系列乃至其它品牌競品的核心亮點。
聊透這些,我們也就知道這款車的目標群體是誰了。
03
理想i8綜合競爭力如何?
關于產品力和性價比,目前理想i8沒有可以直接對比的競品,但我們可以通過同價位的其它類車型的對比,看看i8這款車的綜合競爭力。
尺寸&空間

理想i8整體尺寸和L8相當,是一臺標準的C級車,整體比蔚來ES8略小、比唐L EV略大;而未來的主要競品Model Y L,車身明顯比理想i8短了10公分以上;至于新車樂道L90,則比理想i8大了半個級別。
不過因為理想i8采用了和MEGA類似的設計風格,前艙非常短,很像一臺MPV,所以為后面的乘客艙留下了更多的發揮空間,整體乘坐空間基本能看齊5.2米級的D級SUV。
由此可以推測,Model Y L的空間表現大概率是不及理想i8的,而40萬以內的車型里,基本只有小鵬X9這樣的MPV會在空間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動力&續航

理想i8堅持了標配雙電機四驅,總計544馬力的參數,已經超過了理想L8。續航方面,i8分為670公里和720公里兩個版本,差距并不大,但是入門版采用的是欣旺達電芯,中高配均為寧德時代電芯,這點會成為消費者在選擇配置時的關鍵考量因素。
目前處于預售期間的問界M8純電版,起步預售價高達39.8萬,入門版依然是單電機后驅,雙電機版本門檻為41.8萬,較理想i8高了近10萬,即便正式上市時價格有所下調,問界M8后驅版的起步價預計依然會比理想i8的頂配高不少,兩款車在價格上基本沒有重疊。
但是對比增程版的話,6座版的問界M8就標配了雙電機,起步價36.98萬,和理想i8頂配重合,考慮到目前問界品牌強勁的勢頭,M8增程版可能會對理想i8造成不小的壓力。

樂道L90起步價26.58萬元,但這是單電機后驅的價格,且起步續航里程605公里,頂配四驅版的續航為570公里,和理想i8都有不小的差距。相比而言,i8的用戶氣質會更為年輕和極客,L90是更家用的選擇。
看似兩撥擁躉在輿論場上打得厲害,但實際上用戶客群可能重疊性并不是很高。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競品是領克900,其目前終端已經有2萬元的優惠,標配雙電機的情況下,起步價只有28.99萬,雙電機最高配的價格也只有34.69萬。尺寸大一級別的前提下,領克900售價全面低于理想i8,性價比的差距,已經大到足以影響消費者在品牌之間的選擇了。
輔助駕駛

來到30萬這個價位,類似氣囊這種被動安全配置都不用多說了,各款車型基本都全系拉滿,更大的差異還是體現在輔助駕駛方面。
理想i8和L8一樣,都是起步采用地平線征程6M的智駕芯片,算力128 TOPS,雖然標配激光雷達,但基本只支持高/快路工況的NOA,以及有限的部分城區道路輔助駕駛,定位類似比亞迪在20萬元以下的天神之眼C。

而中配和高配,都采用了700 TOPS算力的Thor-U芯片,配合理想最新的VLA司機大模型,輔助駕駛的實際體驗基本保持在第一梯隊,這點也是理想i8相較領克、騰勢、樂道等品牌競品的核心優勢。
至于其它車型,和理想i8站在同一梯隊的小鵬X9和問界M8增程版,各自在36、37萬價位具備高階輔助駕駛能力,這點和34.98萬的理想i8中配相比,已經非常接近。領克900雖然也在中高配采用了Thor芯片,但目前領克在輔助駕駛方面的表現依然有明顯差距,輔助駕駛也并不是領克900客戶重點在意的地方。
至于樂道L90,輔助駕駛的軟硬件都不占優勢,芯片是254 TOPS的單顆Orin-X,沒有配備激光雷達,明顯沒有打算把高階智駕當做主要賣點。
座艙配置

常規的座艙配置方面,理想i8全系標配全車電吸門、隔音玻璃、電動方向盤、HUD等,基本和理想L8保持一致,最大的一個差別,是理想i8頂配上的后排娛樂屏,從L8的15.7英寸擴大到了21.4英寸,和小鵬X9相當。
不過,領克900從31.69萬的配置就已經配上了30英寸的后排娛樂屏。門檻低很多,尺寸大很多,這個最初是理想賣點的配置,如今已經有點落后于行業一線水平了。

最關鍵的舒適性配置方面,雙腔空懸在i8上依然標配,同時前、中、后排的座椅加熱為標配,一二排另外標配通風和按摩,這些和L8相同。
不同的是,理想i8終于在后排配上了一個零重力座椅,這是理想L9都一直缺少的配置,另外車載冰箱從34.98萬的中配開始出現。
樂道L90從中配配備空氣懸架,座椅舒適配置和i8相似,二排右側的零重力座椅在高配上配備,但是全系標配了23揚聲器和車載音響。
相較之下,這幾款車里性價比最高的,還是領克900,它的第三排除了標配加熱外,同時標配了按摩,但零重力座椅的門檻也高,只給到了頂配。
04
第三方觀察總結
理想i8的定價和配置水平,可以說都在預料之中,如果單看理想的話,采用純電動力、級別相當的i8,價格不可能低于L8,但現在的問題是,理想L8、L9最近的銷量都不太“理想”。

今年6月份,理想上險量3.6萬輛,其中L8、L9的銷量都不到5000,而上市不久的領克900,當月銷量已經超過5000輛,問界M8更是飆到了2萬輛。
上面我們分析過,理想需要在i8和L8之間尋找平衡,那么i8就不能給出更激進的價格。就目前的配置和價格策略來看,或許理想自己對于i8這款車,也并沒有想象中那樣過高的期待。
樂道L90把全系價格都控制在了30萬元以內,實際上也為“30萬元以上純電市場”讓出了一個獨立細分空間。因此可以樂觀地講:
i8只要能努努力超過蔚來ES6,就可以在Model Y L上市之前,冠名為“30萬元以上最暢銷的純電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