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有一部火爆全國的電視劇,名字是《人民的名義》,首播時人們當它是一部爽劇,是吃著炸醬面卻藏了一別墅錢的處長,是勝天半子的祁廳長,是早餐喝粥不加糖的省委高育良,是達康書記和瑞金書記的“職場教學”……,直到多年后,抖音二剪創作風靡,更多的普通人才注意到,這部電視劇最精髓的竟然是名字:名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汽車圈最熱的話題——用戶。就寫成“用戶的名義”吧。

懂車帝的測試是當下汽車圈最火的話題,不論結果如何,懂車帝在證明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影響力——可以帶動起輿論討論起來的影響力。這是大棒,也是胡蘿卜。而在這個邏輯中,誰掌握用戶誰掌握話語權。
有意思的是,華粉和米粉們也加入了這場“衛道”式的討論,也向大家再次證明了,誰有用戶。以用戶的名義,說著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的話,似乎已經是當下最流行的用戶運營方式。
提到用戶運營,大家很快能想到的品牌是蔚來,但蔚來高成本的投入也是讓很多企業只愿意憨憨口號,望塵莫及的。另一個能讓人想起的詞是“背刺”。似乎用戶運營搞多了,背刺老車主這種事就是“薛定諤的貓”,只要不發生就有發生和不發生兩種狀態,但一定會發生。所以浙江大廠反思時,把背刺用戶當作的重點,畢竟當年辛辛苦苦運營出來的鐵粉,現在卻是黑子最多的群體,難過啊。
以用戶的名義做用戶運營,究竟應該怎么做呢?最近一段時間,各路車企的粉絲節層出不窮,一位參加東北自主達成豪華品牌粉絲節回來的女同事說,這樣的粉絲節“沒有意思”,因為口號喊得滿天響,但是實質內容太空了。
恰巧那時筆者剛剛從在新疆舉辦的粉絲節回來,我說奇瑞的這場粉絲節回答了什么是用戶型企業。就是聽用戶勸的企業。什么是聽用戶勸呢?就是真正用戶想要什么樣的車,奇瑞就造什么樣的車,是用戶提出什么樣的需求,奇瑞就做出怎樣的改進。道理很簡單,這是一個不看你怎么說,只看怎么做的年代。
在今天用戶的心里,是去中心化、去權威化、去專業主義的。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對車企而言,真正的用戶思維沒有設計師、工程師們個人的專業主義,也沒有難以撼動的領導意志。需要打破的是長期以來設計,研發,制造,采購,銷售,售后各自為戰的條條塊塊,真正對一個結果負責,那就是用戶的需求和市場的反饋。
只有具備了這樣的思維,用戶運營才能不僅僅停留在收割層面,才能在新媒體唱主角的移動互聯時代,變成種草方式。前段時間,奇瑞在貴州榕江和村超的聯名公益活動,這不是第一年了,但奇瑞面對村超這個超級IP表現得很克制。從資助8支球隊到承擔榕江8所學校的老舊球場翻新修繕、器材捐贈;從榕江水災第一時間馳援災區,到受災泡水車、涉水車專享億元守護基金再到AED的捐贈。在很多常規企業思維中,這屬于“企業社會責任項目”,但在奇瑞,這是用戶運營的范疇。
多年以后,那些從足球綠茵場上成長起來的孩子們,或許將是最堅實的品牌擁躉。這也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