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Sean Green)發表了重要觀點。他指出,當前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問題嚴峻,已成為阻礙行業健康發展的“絆腳石”。持續的價格戰使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若不能有效解決,將引發質量妥協、創新受阻等一系列問題,進而阻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圖片來源:2025中國汽車論壇
高翔提到,汽車產業正迎來變革與挑戰并存的時期。一方面,電動化和智能網聯技術的蓬勃發展,推動汽車產業進入全新的創新領域,為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一系列結構性挑戰也給產業未來發展帶來了風險和不確定性。
這些挑戰具有全球性,超越了國界限制,需要全球各方攜手合作共同應對。作為扎根中國的跨國汽車制造商,寶馬堅信創新與合作是開啟汽車產業韌性和可持續發展未來的關鍵鑰匙。
在全球化合作方面,高翔認為,如今全球化已步入合作與沖突并存的新階段。在這一階段,既要促進自由貿易,又要保障供應鏈韌性,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既注重效率又強調安全的新型產業模式。
他著重強調,寶馬集團致力于搭建歐洲,尤其是德國與中國之間的溝通橋梁。寶馬董事長齊普策一直積極倡導開放市場和多邊主義。在近期交流活動中,寶馬多次表明反對單邊關稅措施的立場,包括反對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稅。寶馬堅信,汽車產業長期繁榮的基礎是基于規則的公平競爭,而非保護主義。
在供應鏈領域,寶馬積極推動“雙向”本地化。一方面,寶馬鼓勵全球供應商在中國進行本地化生產,在中國構建起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另一方面,積極培育中國供應商,不僅助力他們在國內供應鏈中發揮更大作用,還積極推動他們擴大海外投資,使其成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于技術發展,高翔表示,當前多種技術路徑在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中相互競爭。雖然政策框架能夠引導和加速技術發展,但市場力量最終起著決定性作用。鑒于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已超過一半,他主張將技術發展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讓市場在技術發展中發揮更具體、更關鍵的決定性作用。
此外,高翔倡導中外企業加強合作,共同探索技術路徑,充分發揮互補優勢,推動協同創新和變革性突破。例如,寶馬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和遠景動力等中國合作伙伴在寶馬新世代車型第六代電池上展開合作;同時,寶馬還積極與華為、阿里巴巴、騰訊和Deepseek等中國創新領軍企業合作,根據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量身定制智能座艙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