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行業一系列結構性挑戰)最突出的就是內卷式競爭,這已將整個行業盈利能力降到了極低水平”。
在近日舉行的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CEO高翔哀嘆,汽車產業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
這位寶馬在中國的一把手承認,電動化和智能網聯技術正在推動汽車產業進入一個全新的創新領域。
但他話鋒一轉,開始猛批內卷。
在他看來,內卷給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如果這種內卷式競爭得不到有效解決,不僅會引發質量妥協,還會遏制創新”
高老板強調,縮短對供應商的付款賬期是一個積極的開始,但僅僅靠這一點還不夠。
總的來說,老高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顯然已經坐不住了。
原因也簡單,寶馬的銷量撐不住了。
2025年上半年,寶馬交出一份扎心成績單。
中國銷量同比暴跌15.5%,全球唯一下滑超兩位數的單一市場。
寶馬中國上半年銷量僅為317,862臺,雖然仍是寶馬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但形勢不容樂觀。
在寶馬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的這些年,這種銷量頹勢堪稱聞所未聞。
更扎心的是同期對比——
歐洲銷量增長8.2%、美國銷量是2.7%,因為在中國銷量不佳,寶馬在整個亞洲的業績也受到拖累,下挫11.1%。
而且寶馬的價格體系,也不斷受到侵蝕。
5月底,銷量扛把子寶馬5系裸車價最低跌至26萬多,震驚了整個汽車圈。
這甚至不是寶馬第一次面臨類似窘境。
因為就在去年年中,17萬多的寶馬i3已經上了一次熱搜。
對于寶馬這個牌子來說,可能從來都沒有這么憋屈過。
但事情就那么發生了。
這讓寶馬在中國市場,有點像奶茶店瘋狂打折卻沒人買的過氣網紅。
所以高翔急了。
對于高翔而言,現實不作假。
因為正是在他的操盤下,寶馬去年聲勢浩大地退出了價格戰。
實話說,這個舉動讓寶馬在合資車企中獲得了巨大聲譽。
在那一兩個月中,寶馬成為反價格戰旗手。
有些用戶也認為,“不降價的寶馬”才是真寶馬。
老高也確信,在寶馬的百年歷史中遭遇了各種挑戰,但寶馬之所以是寶馬,就是因為有敢于在危機環境下做出重大決策的魄力。
在他看來,這是寶馬的“品牌傳統”。
所以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寶馬在去年對沈陽生產基地追加200億元投資。
這是一個驚人的舉動。
但在老高看來,這是在為后危機時代做準備。
“越是在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下,越需要堅定投資未來”。
不過尷尬的是,寶馬后來又重新加入了價格戰。
這讓很多人措手不及。
現在寶馬已經意識到,盡管自己有百年歷史,見多識廣,但在中國市場遇到的競爭態勢是前所未有的。
畢竟在以前,寶馬即便輸給奔馳,那也是輸給德國的奔馳。
但當寶馬輸給問界、小米、蔚小理這樣的對手時,很多邏輯就已經變了。
因為奔馳再強大、再牛逼,也不會殺死寶馬,同為德國企業總會留口飯吃。
不過來自中國的造車新勢力,沒有這種道義顧慮。
相反,造車新勢力會盡可能多地從寶馬、奔馳手里搶飯吃。
這就危險了。
因為一個事實明擺著——中國車企如果能夠在中國市場打敗BBA,當然也會在全球市場追殺BBA。
換句話說,如果寶馬不能在中國市場生存下去,也就無法在自己的老家歐洲存活下去。
說白了,中國汽車是為全球市場準備的。
就像中國手機、中國家電、中國5G、中國高鐵、中國光伏等中國制造一樣,早晚要跑遍全世界。
對于寶馬而言,這才是真正恐怖的劇情。
所以寶馬決意要在中國市場繼續發展。
這里有最先進的技術,最挑剔的用戶,當然也有最領先的造車理念。
當然這會讓很多德國人不舒服。
但高翔心里門兒清,這就是赤果果的現實!
可能在某些人看來,價格戰是中國車企武器庫中最喪心病狂的武器,甚至接近于作弊。
但這些短視者忽視了一個問題——中國車企在智能化領域的創新應用,遠超寶馬、奔馳等傳統豪車制造商。
老高也看到了這一點。
所以他做出了改變。
7月15日,寶馬突然官宣與Momenta合作開發中國專屬智駕系統!
這套方案堪稱“德系基因+中國大腦”混血兒。
這已是寶馬三個月內第三度聯手中企。
4月抱華為鴻蒙大腿,5月找阿里通義大模型,7月結盟Momenta。
不多說,寶馬終于悟了——在中國混,得認科技干爹!”
請在微信客戶端打開
另外,寶馬還有一個期待,那就是壓上全部希望的新世代車型。
實際上,這也是寶馬的翻盤密碼。
技術上確實有亮點,比如駕控超級大腦實現動力/底盤二合一, 全景iDrive讓開車像打游戲,并將在2026年國產。
對于寶馬而言,這是一個王牌。
但00后消費者靈魂拷問:
“等兩年后上市,國產車怕不是都上天了?”
或許寶馬真正的覺醒,是從承認“卷不動”開始的。
這很好。
畢竟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中國汽車崛起了。
不過寶馬依然有戲。
但也有條件——
放下豪華身段,給中國科技公司當學生;
砍掉虛高定價,走“輕奢單品”路線更適用;
另外還要記得,在智能電車的修羅場里,要甘當一名插班生,而不是教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