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的進程中,有的汽車巨頭的日子不如之前好過了。
曾經憑借合資自主“兩條腿”走路、在燃油車時代風光無限的廣汽集團,也迎來了行業變革帶來的發展陣痛: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由盈轉虧,預計上半年虧損18.20-26.00億元,這將是這個汽車巨頭自2005年上市以來交出的首份虧損半年報。
對于虧損,官方給出四點解釋,其一是公司于報告期內推出的幾款重點新能源車型,銷量仍處于爬坡期,未達計劃目標,多個主力車型受價格戰影響,收益下滑;其二是既有銷售體系與新能源轉型需求存在結構性錯配,銷售渠道以原有4S店為主導,直營、代理、互聯網等新渠道建設落后于同行業,營銷體系效能提升較慢;其三是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改革落地顯效尚需時間,報告期內公司新產品開發效率提升和各領域成本控制仍在持續推進;最后是公司海外銷售基礎薄弱,在渠道建設、產品管理、經營協調方面仍有待提升。

從已披露的產銷快報來看,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銷量出現了明顯下滑。
期內,廣汽本田累計銷售15.46萬輛,同比下降25.63%;累計銷售14.63萬輛,同比下降22.55%;廣汽埃安銷售10.87萬輛,同比下滑13.97%。各投資企業中,唯一實現增長的是廣汽豐田,累計銷售34.47萬輛,同比微增2.58%。
上半年,廣汽集團累計實現乘用車銷售75.43萬輛,同比下滑12.59%。2025年,廣汽集團給自己定下的銷量目標是同比增長15%,也就是230萬輛,今年上半年,目標完成率僅有32.84%。而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352.2萬輛和1353.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8%和13%。
這也意味著,廣汽集團今年下半年或將面臨著較大的銷量壓力。

在公告中,廣汽集團則表示,下半年,公司將堅持推進“穩合資、強自主、拓生態”工作,通過推出增程版新車型、加快渠道下沉、加強新媒體營銷等系列組合拳,努力提升銷量,改善收益。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能源車型銷量不及預期,是廣汽集團出現虧損的原因之一。
在新能源與智能化浪潮中,廣汽集團可謂“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雖提前卡位,但廣汽集團近些年戰略定力不足、技術突破較慢,最終在競爭中未能搶占先機。在行業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廣汽集團錯失了快速發展的良機。
上半年,廣汽集團埃安、昊鉑、傳祺三大自主品牌,分別推出了埃安UT、昊鉑HL、傳祺等全新新能源車型。

其中,力爭“月銷量要超1.5萬輛”以上的埃安UT于今年2月底上市,上市后4個月的月銷量分別為4980輛、4337輛、3724輛、5346輛,未達到預期目標的三分之一;4月上市的昊鉑HL,作為獨立后昊鉑品牌的首車,上市后三個月的月銷量分別為303輛、618輛、359輛,均未破千;傳祺向往S7于3月底上市,此后3個月的月銷量分別為2977輛、1124輛、1231輛。
這些新車型銷量不及預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廣汽集團這樣的老牌車企在面臨汽車市場競爭新形勢下的利益糾結:一方面市場價格競爭預計仍將持續,另一方面卻難以舍棄中高定價和定位帶來的利益,而高定價勢必會帶來銷量的影響,限制產能爬坡。
在這種銷量和利潤的“兩難”局面下,與華為的合作成為廣汽集團尋找的重要突破口。

今年初,廣汽集團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GH項目的議案》,同意投資設立GH項目公司,注冊資本為15億元。廣汽將以該項目公司為平臺,拓展產業生態,與華為合作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
今年5月26日,廣汽傳祺發布傳祺向往 M8 乾崑,搭載了華為乾崑智駕系統與鴻蒙智能座艙,起售價35.99萬元,較2025款傳祺M8宗師系列貴了7萬元以上。但截至目前,廣汽傳祺并沒有公布向往 M8 乾崑銷量,即使是專業汽車媒體平臺,也未收錄該車型,無法查其銷量。
今年下半年,廣汽傳祺將推出向往S9車型,這款車型將全系標配華為乾崑智駕 ADS4,目前尚未發布。同時,廣汽與華為合作的華望汽車將在2026年推出首款車型,面向30萬元級高端市場。

正如上文所說,在整體銷量下滑以及已有新能源車業務尚處于爬坡階段下,廣汽集團需要新的利潤增長點來扭虧為盈。與華為的合作能否復制賽力斯問界的成功,還有待觀察。

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馮興亞喊出更激進的口號,“汽車產業變革已踏進深水區,廣汽集團已全面進入‘戰時狀態’。”廣汽集團將全力打好“用戶需求戰、產品價值戰、服務體驗戰”這關乎未來的“三大戰役”,再造新廣汽。

但就目前來看,面對合資品牌萎縮、自主新能源增長乏力的局面,廣汽集團的轉型之路注定充滿坎坷。盡管公司已提出“三大戰役”與渠道改革,但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能否扭轉頹勢,仍需看其產品力提升與戰略執行的實效。
對此,有網友表達悲觀,“反正廣汽作為廣東本地重要產業,再差也不會倒,既然向前發展希望不大,不如躺平。”
不管是否如此,但馮興亞已經表達出向上的姿態,結果如何,可能他自己也并不是十分在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