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的錢還抵不過保費的上漲。”
一名新能源車主在群內吐槽,緊接著不少群友都加入了討論之中,在這場對賬中大家發現,新能源汽車正在遭遇“保險刺客”。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汽車車險平均保費要比燃油車高出21%,更有不少車主發現在續保時保費無緣無故上漲,漲幅超過20%,部分甚至達到40%。
而這只是一般限行現象,群友小王說自己更慘,目前面臨著無法上險的麻煩,根據小王所講,自己因為通勤距離長,所以在去年換了一輛新能源汽車,想著一年下來能省不少錢,結果今年卻接到保險公司通知,因為里程數大,疑似從事網約車服務而被拒絕續保。

根據小王說,自己當時買車只是看中了這款車型銷量好,同時還是大品牌,就沒有多想其他,結果就因為同車型也是本市的網約車主要車型而慘遭牽連。
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同樣叫苦連天,根據申萬宏源統計,2023年-2024年,新能源汽車險行業累計虧損超124億元,中小規模企業綜合成本力超過110%。
特別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增長,賠付額度還在不斷上漲,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商業車險已結賠付額同比增長33.32%,高于全行業車險。
最終問題指向了新能源汽車維修。
高額維修費
保費上漲的背后,是保險公司基于燃油車時代所形成的理賠經營模式,依據車型進行綜合精算下所得出的理賠比例。
然而,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讓傳統車險模型出現了大幅偏差,一方面是理賠比例的不斷上升,根據統計在2024年承保的2795個車系中,賠付率超過100%的車系有137個,其中多數為新能源車系。
因為新能源車輛性能都要強于同價位的燃油車,動力性能上的提升導致了整體出險率要高于燃油車。
并且與燃油車不同,新能源汽車因為涉及電池包、整車電子架構、傳感器與自動駕駛相關軟硬件等因素,導致難以通過第三方服務商來進行維修,只能在品牌指定的內部維修網點進行維修。

這就導致整體維修費用偏高,其中動力電池的維修更是成為新能源汽車維修的痛點,因為集成度高和專業需要等原因,一旦電池包出現問題,4S店的解決方式都是建議用戶直接更換電池包,而費用往往是幾萬元甚至是十幾萬元。
對于用戶來說,不論是保險賠付,還是自費維修都需要承擔較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有時需要面臨維修費用比車輛殘值更高的兩難抉擇。
電池包雖然維修成本高昂,但并不是造成維修成本上升的直接因素,根據統計電池包維修僅占維修比例的1%。
由于新能源車型的更新換代頻率遠高于燃油車,導致零部件很難從第三方采購,只能選擇原廠維修,而且因為生產數量少,導致零部件價格遠高于購車成本。

在燃油車時代,多數車型的零整比都控制在200%,即使是一些豪華車型也能控制在300%,但是不少新能源車型的零整比都超過300%,甚至達到了400%。
特別是因為電池包帶來的重量增加,車企只能通過采用鋁和輕質復合材料來控制車重,但也造成了維修困難,多數零部件只能以換代修,增加了維修成本。
例如,同樣是更換前保險杠,新能源車因為集成了多個雷達和感知零件,更換的話需要全部換掉,費用就從燃油車的幾百元上升到幾千元,如果還集成了其他發光屏幕等功能,維修費用甚至要幾萬元。
在沒有規模效應的帶動下,短時間內新能源汽車需要面臨出險率高和維修成本高的雙重挑戰,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集成度不斷增加和新技術帶來的維修成本增加,現階段下車主只能謹慎選擇。
共建生態
從結果來看,似乎新能源汽車保費上漲成為了短時間難以解決的問題。
然而,行業內也一直在探索新的模式來解決新能源汽車保費不斷上漲的問題。
例如特斯拉在海外推出了基于FSD的保險業務,根據車載傳感器實時采集駕駛行為數據(如急剎車、急轉彎、跟車距離等),生成0-100分的安全評分。評分越高的車主,保費越低。

同時還改變了傳統的依托于用戶年齡、性別和信用評分來衡量保險費用的模式,改為根據車輛實際使用情況(如里程數、駕駛時間)動態調整。
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例如2024年特斯拉保險業務的賠付率,已經從2022年的116.6%下降到了103.3%,算是探索出了新能源車險的改革方式。
在國內,比亞迪也在2024年開始進行車險試點業務,在7個省可通過線上辦理本品牌9座以下非營運類私家車投保。
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樣的出發點是好的,因為與保險公司相比,車企對于新能源車主的日常使用情況更加清楚,無論是駕駛習慣,還是整個易損件的統計,數據獲取都要容易,更有利于形成可靠的保費計算模型。

然而僅有比亞迪一家車企,還是很難改善整個新能源汽車保費上漲的現狀,一方面是即使有數據支撐,但是維修成本的居高不下還是難以解決賠付率的問題,像特斯拉用三年時間,賠付率依然超過100%,遠高于行業66.1%的平均線,包括比亞迪財險2024年也依然處于虧損的狀態。
另一方面,在國內市場,長期的虧損讓車險已經集中在頭部企業中,根據統計2024年,人保、平安和太平洋三家保險公司累計承保2420萬輛新能源汽車,占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77%,比燃油車高出8個百分點,形成了壟斷。
僅靠一兩家車企是很難對現有保險價格體系形成大的影響,更多還是需要保險公司和車企共同協作,優化保險模型,形成符合每一個車主的保費計算,杜絕因為個別車主的行為造成整個車型保費上漲。
當然,保費上漲的核心還是維修成本,針對新能源汽車的特殊性,零部件供應商也開始加入到汽車后市場服務。

例如,作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從2024年就開始落地電池包的售后服務,核心就是解決動力電池只換不修的市場痛點,依托于在動力電池方面的技術積累,寧家服務可以進行CTB電池包的低成本返修,降低電池維修費用。
另外,寧德時代還研發了動力電池的無損檢測技術,只要15分鐘就能完成故障檢測,實現高效的電池包診斷,避免過度維修。
最重要的是,寧家服務還對脫保新能源車主進行開放,只要是采用寧德時代電池的新能源車型,都能進行電池的檢測維修,解決了原廠維修貴,和第三方維修不專業的痛點。
目前寧德時代已經在全國建成了超過800家服務站點,更在今年8月10日開設了上海直營體驗中心和海外首家直營體驗中心,還將繼續拓展和規范新能源汽車后市場服務體系。
在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的加入下,長期以來新能源汽車維修貴的問題能得到一定的遏制,從長遠來看,還是需要通過降低賠付率來實現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保險公司通過提升保費的方法雖然直接,但過于追求短期利益,并不利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更將打擊潛在用戶的購車欲望。
不能長期以黑盒定價模式來主導市場,需要加強與車企的合作,形成一套透明的定價體系,而不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漲價。
同時保費的上漲也倒逼車企從“唯參數競爭”轉向“全生命周期體驗競爭”,保證用戶的長期體驗,而不是追求短期的規模和盈利。
只有保險公司與車企、零部件廠商共同推動維修可修復化、標準化與數據透明,才能讓汽車保險價格重回合理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