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召開的3GPP業務與系統技術規范組(TSG SA)第109次全會上,由中國電信研究院牽頭的“6G系統計費研究”(Study on Charging Aspects of 6G System)項目,正式獲批通過,實現中國電信在3GPP國際標準組織的6G牽頭立項突破。這不僅標志著3GPP在6G標準研究領域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更彰顯了中國企業在下一代通信技術標準前沿探索中的強大話語權與創新引領力。
標準先行,以計費創新引領推動6G發展
全球統一的技術標準,歷來是移動通信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產業化應用的命脈所系。從3G時代的“三足鼎立”到4G、5G時代的“全球融合”,標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步入6G時代,面對更加泛在、智能、融合的網絡特性,以及可能涌現出的沉浸式通信、通感一體、內生AI等全新業務場景,一套前瞻、靈活、公平、高效的計費體系已不再是簡單的支撐系統,而是直接關系到6G商業模型能否成立、創新服務能否快速孵化和推廣的關鍵使能要素。
中國電信此次牽頭的“6G系統計費研究”項目,其深遠意義正在于此。作為3GPP首個6G計費項目,該立項將面向6G新型服務設計新的計費模式,包括探索6G新型計費商業模式與計費量綱,研究跨網絡、跨服務和跨資源的6G計費架構與機制,并為AI、通感、天地一體等6G關鍵服務提供可行的計費方案。
中國電信在6G標準起步階段即主動擔當,牽頭此項研究,體現了其作為國有骨干央企,以標準為引領,推動6G全球產業生態健康、有序發展的遠見卓識與責任擔當。通過提前布局計費標準,中國電信旨在協同全球運營商、設備商和服務提供商等產業伙伴,共同探索6G計費新模式,為全球運營商和產業鏈伙伴提供清晰的技術路徑參考,避免未來可能出現的產業碎片化風險,加速6G技術的成熟與應用落地。
技術突破,關鍵研發筑牢發展基石
6G相較于5G,最大的就是網絡范式的根本性轉變,從一個“傳輸網絡”轉變為“可感可知”的智能基礎設施。中國電信在6G關鍵研發和落地實踐方面積極布局,不斷完善6G系統化設計。
2025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上,中國電信展出了“6G全域智惠網絡(UIN)”的架構目標,旨在實現6G全域泛在、智能普惠。其中,“全”涵蓋全空間、全接入、全場景、全生態,“惠”包括基礎業務賦能、網絡能力開放、網絡按需定制三大方向,“智”則指推動6G從軟件定義網絡(SDN)向AI定義網絡(AND)轉變。

圖為中國電信展出的6G全域智惠網絡
中國電信在6G領域的探索以“6G UIN”試驗平臺為核心載體,先后達成多項創新成果。在6G地面與衛星網絡融合方面,提出窄帶衛星高軌語音方案,降低呼叫建立時延,提升通話質量;并提出高/中/低多軌協同智簡架構技術體系。面向窄帶物聯、帶寬數據傳輸、移動網與WiFi語音融合等業務,依托中國電信云網融合大科創裝置,完成體系化的高軌與中軌衛星試驗。
在6G通信與感知的融合方面,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6G感知通信融合與空口技術”國際合作項目,與12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聯合攻關。
面向6G與5G-A一體化發展方面,向3GPP率先提出在5G-A階段優先研究“低空基站感知”標準,得到了國內外運營商、基站與終端廠家、中國信通院的支持。
此外還基于自研的終端模擬器、基站和核心網原型樣機,使用信道模擬儀,完成我國IMT-2030(6G)推進組面向低軌衛星的6G NTN原型樣機測試。
截至目前,在6G領域,中國電信研究院成功牽頭多項國家科技項目,累計發表SCI高水平論文7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800余件,PCT國際專利100余件。
應用牽引,加速6G從實驗室到千行百業
6G的最終成功,不僅取決于技術的炫酷,更在于其賦能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深度與廣度。2025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開幕式上,工信部總工程師鐘志紅表示,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前瞻布局和培育面向6G的應用產業生態。
在6G時間表上,基于3GPP統一框架,全球業界已達成明確共識:2025年是6G標準化元年,預計2029年上半年完成第一版6G國際標準制定,確保2030年6G具備商用能力。這一時間表為全球通信產業升級劃定了清晰路線圖。6G的落地必將是一個從關鍵場景試點到全面滲透的漸進過程。中國電信在積極推進6G前沿技術研究的同時,始終堅持以應用需求為牽引,積極推進6G技術落地應用。
此次牽頭計費標準研究,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應用導向。研究的成果將直接指導未來6G商用產品的設計和商業模式創新。此外,在6G通信與AI融合方面,中國電信推動6G從軟件定義網絡向AI定義網絡演進,并基于具身智能、數智人、智能網聯車、VR/AR眼鏡等新形態終端,探索端-網-云協同的新型AI業務創新。
今年6月,與北京郵電大學聯合成功完成業界首個高軌衛星標清視頻語義通信傳輸試驗,首次實現了與亞洲九號在軌衛星的星地間720P標清視頻穩定傳輸,為6G通智一體與天地一體網絡融合發展開辟了新的技術路徑。
在9月舉行的首個“全國科普月”上,“未來通信技術”展區重點展示中國電信研究院自主研發的6G賦能智慧工廠柔性產線、空天地一體化網絡通信科技創新應用,以及基于星辰大模型開發的數字人一體機等成果。其中,“6G賦能智慧產線”以“6G+云化控制”為核心,全流程融入6G關鍵技術,實現AI賦能無線通信,組成“工業神經網絡”。通過工控智能體,幫助用戶打造“亞毫秒級實時控制”及“分布式智能協同”的柔性智慧產線。“空天地一體化網絡通信科技創新應用”中的通信一體機集成了無線基站、自研輕量化核心網與衛星通信模塊,可在無信號區快速構建局部信號覆蓋,支持公眾用戶不換卡、不換號無縫接入,提供穩定可靠的語音通信、短信收發和移動上網服務,可廣泛應用于野外科考、地質勘探、應急救援等多種場景。
面向未來,中國電信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的態度,與全球產業伙伴攜手共進,深入參與3GPP等國際標準組織的各項工作,持續推動6G技術創新、標準制定與產業成熟。以標準應用加速6G建設,以實際行動為經濟社會邁向更加智能、包容、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