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半以前,“活下去,像牲口一樣的活下去”,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分享完這句電影臺詞后,這家曾風光無限的車企,就迎來了破產重整的命運。
沈暉自己去了美國,像牲口活下去的只有威馬和那些曾經的員工們。這是現實版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沈暉留下的一地雞毛總要有人打掃,傾覆的威馬汽車也正被榨干最后一絲的剩余價值。
然而,威馬就要復活了。
最近幾天,網上突然留出一份《新威馬汽車致供應商白皮書》,其中新威馬汽車投資人深圳翔飛汽車,披露了威馬的復產規劃和未來發展。翔飛公司表示,將通過對老客戶置換新車,網約車采購,出海等策略打開局面。

甚至還發布了一系列未來逆天改命的三步走計劃:
第一步:2025年9月復產EX5和E.5車型,確保年產銷1萬輛,爭取實現產銷2萬輛;同時海外破局,布局泰國KD工廠,開拓東南亞及中東市場。2026年量產10萬輛。
第二步:2027-2028年,要實現年銷量躍升從25萬輛到40萬輛;同時高階輔助駕駛車型量產,通過AI賦能研發、生產、營銷全鏈條,并且在這一階段要啟動IPO籌備。
第三步:新威馬計劃在2030年產量挑戰100萬輛,營收1200億元,構造智慧出行生態圈,成為行業新標桿。
從署名的翔飛汽車以及新威馬項目組來看,具體的復工事宜還有待進一步確認,這份白皮書也僅僅是開給供應商的一張空頭支票。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同時,在第三方招聘網站上出現了大量關于翔飛汽車的招牌信息。上到年薪200萬元的研究院副院長、銷售總經理,下到月薪4000元行政司機、人力資源助理,儼然一幅重整旗鼓的模樣。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去年年初,威馬汽車正式啟動破產重整并公開招募戰略投資人時,深圳翔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成為唯一有投資意愿的公司。
今年4月,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批準了威馬汽車的重整計劃,并裁定終止重整程序。威馬重整計劃(草案)顯示,威馬計劃2025年完成復工復產,同步進行品牌煥新與營銷網絡搭建。

當時報名成功且還有投資意愿的投資人僅剩深圳翔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最終威馬汽車與深圳翔飛簽訂了《重整投資協議》。
而這家翔飛汽車到底又是何方神圣?
天眼查信息顯示,深圳翔飛的主要股東為深圳卓凱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鳳宇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其中深圳卓凱的法人和實控人為黃晶,而在黃晶的關聯企業中,出現了昆山寶能汽車有限公司等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股東關系相互嵌套,卓凱控股翔飛、鳳宇控股卓凱、翔飛控股鳳宇,其目的就是為了隱藏實際出資人。
但從翔飛與寶能系千絲萬縷的關系看,不難猜測,這家公司的實際掌控者,就是寶能汽車。
與此同時,在6月威馬汽車旗下車型被曝已現身深圳寶能汽車展示中心與寶能旗下的悠寶利 A3車型一同展出,更有媒體上個月已經爆出寶能全面收購威馬汽車。

為了推動新威馬復活,翔飛公司表示,地方政府將直接支持新威馬。溫州市政府及溫州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已成立專項工作組,協助重整后的復工復產工作,包括協調浙江及溫州本地供應商,促進合作并解決歷史問題。
有網友表示,觀致的歷史悲劇恐怕又將上演。一直以來,寶能仿佛對于汽車同樣有著一個不可明說的執念。
2017年12月寶能成為了觀致汽車最大股東,為寶能跨界造車奠定了基礎。在品牌影響力和用戶積累層面上,寶能入主觀致后確實取得了表面成功。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觀致2018年銷量達到了63,179輛。
看似成功的背后卻仿佛能看到陸正耀“神州系”的精髓,神州優車收購寶沃汽車后,也曾左手倒右手。一方面通過神州優車租賃板塊消化寶沃汽車的產能,另一方面制定“千城千店”拓展銷售渠道。

當時,觀致汽車銷量大增,也是因為有關聯方聯動云的深度合作,通過采購觀致汽車來布局共享服務出行。然而共享汽車租賃行業也是一地雞毛,兩方的合作并未全面到位,這也促使2019-2020年觀致汽車銷量大幅度下滑,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其乘用車銷量僅為13,093輛。
如果說,彼時寶能汽車收購觀致是為了擴寬產業布局,選擇了一個不錯的標的,那此時入局一個瀕臨破產的威馬汽車到底又是為了什么?
地產造車,全軍覆沒
從2019年到2021年,威馬汽車的虧損額高達174億元,三年營收分別為17.62億元、26.71億元、47.73億元,調整凈利潤分別為- 40.4億元、-42.25億元、-53.63億元。到2021年末,有息負債接近百億。
事實上,這個數字在造車新勢力中還不算太多,但沒有資金持續導入的威馬走進了欠薪、停工停產的死循環,沈暉也出走美國。
據法院公布的數據,截止目前威馬有效債權超過148億元,另有112億元暫緩債權。資產估值僅41億元,大批的車主因車機系統停擺淪為“數字棄民”。

威馬這樣的負資產品牌放在哪都是一個燙手山芋。想要復工復產,第一步就要拿出大幾十億的現金處理債務問題。
但此時的寶能汽車,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河。
6月初,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寶能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銳致投資有限公司、西安寶能汽車有限公司、寶能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等發布“注銷備案/公告”,注銷原因為“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
寶能汽車曾在公眾號發布回應,痛斥媒體關于公司“解散清算”的報道為惡意歪曲事實,堅稱公司“經營正常”且有新車即將上市。
這里提到的新車大概率是前文中的悠寶利A3以及復產的。讓外界質疑的點是,寶能還有沒有能力讓一家企業起死回生?

2021年,寶能系因為觀致汽車的債務問題,第一次被法院列為了“失信被執行人”。寶能系在高杠桿擴張、產業協同失效以及政策轉向的三重打擊下,逐漸走向困境。
2024年,寶能系的債務問題全面爆發,資產被法院接連凍結,連深圳的核心資產“寶能城”也沒能幸免。
2025年2月,寶能系大出血,旗下的“前海聯合基金”股權被以五折的價格甩賣,最后被上海證券以3766萬元的價格接盤。
7月21日,也就是在下周,深圳鉅盛華持有的前海財險20%股權將以3080萬元起拍價公開拍賣,這一價格較評估價大幅折價30%。
引人注意的是,如果以前海財險當前10億元注冊資本計算,此次拍賣的20%股權對應的價值應為2億元,而該筆股權卻以3080萬元拍賣,屬于是賣血求生。

目前,寶能債權人超過了200家,其中還包括12家金融機構,涉及金額超過200億元。某銀行的華南分行行長甚至透露,寶能的抵押物估值泡沫破裂后,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可能要飆到8%
有數據統計,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被執行總金額超過500億元,寶能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被執行金額逾120億元,寶能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被執行金額累計超過320億元。
甚至姚振華個人,被執行金額也超過310億元。

從陸正耀到許家印再到姚振華,地產造車可以說是全軍覆沒。野蠻人都想通過汽車產業轉型,但沒想到都被汽車埋葬。
早在幾年前,發改委就曾發布文件要求各地發改委上報新能源汽車投資情況,其中就點名了恒大汽車還有寶能汽車。寶能汽車回函承認其虛假宣傳、產能注水,主打一個立正挨打。
次年,寶能汽車在昆明的基地,因備案后兩年未開工被政府除名;2023年,寶能汽車在昆山、廣州三宗地塊、西安基地三宗地塊被收回;2024年,寶能汽車在深圳的一宗地塊被收回。
那些通過造車拿到的地,也因為造車不利被收回。
在眼下,無論是寶能汽車還是寶能系,對于威馬的復活都很難起到太大的幫助。反過來,威馬汽車如果能在政府的主導下復產復工,或許對于寶能而言會是一根救命稻草。
畢竟一個死而復生的造車故事講起來更容易打動資本,在威馬現有的資產已經復工后產生的無形資產都能為寶能套出一大筆的真金白銀。
威馬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淪為了資本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