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物流車滲透率不斷提高,一線、新一線以及重點二線城市等主流市場高度內卷。這意味著新能源物流車企業想打破現有的基本固化的市場格局,脫穎而出,必須在由三四五線城市等“下沉市場”組成的物流車的核心存量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下沉市場的新能源物流車領域仍處于“黎明前的黑暗”,多數主機廠和傳統經銷商對這片藍海持觀望態度。然而,遠程新能源商用車茂名經銷商茂名市卡悅吉利遠程4S店總經理車偉文(人稱“車頭”)帶領團隊僅用10個月就實現65%的市占率,9月銷量破百輛,2025年1-9悅開票量突破650臺,遠超年度任務。其扎根下沉市場的“團隊鍛造+客戶攻堅”雙輪驅動策略,為新能源物流車開拓縣域及鄉鎮市場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實踐樣本。近日,電車資源奔赴茂名,獨家采訪了車偉文,一起看看他探索下沉市場的“茂名打法”。

提前20個月的“潛伏”與差異化切入
新能源物流車下沉市場的開發,首要前提是對行業趨勢的精準預判。車偉文的布局始于2022年初,在錯過新能源乘用車風口后,他敏銳意識到商用車新能源化的必然趨勢。
通過20個月的市場摸底,他完成了對茂名油車經銷商的“全維度畫像”:從老板實力、管理水平到團隊層級,甚至每個銷售的客戶資源都了如指掌。這種“潛伏式”調研,為后續的團隊建設和差異化競爭奠定了基礎。
當時茂名新能源物流車市場存在兩大痛點:一是服務缺失,客戶購車連腳墊、防爆膜等基礎配件都沒有,交車毫無儀式感;二是金融方案僵化,同行普遍采用4厘9(實際年化超6%)的利息,加重客戶負擔。

“我做了20多年的乘用車,已經錯過了新能源乘用車風口,絕不能錯過新能源商用車風口。”2024年3月份,車偉文成功拿下遠程新能源商用車茂名市場卡系車代理經銷權,開啟了乘用車“老炮”轉戰新能源商用車的新篇章。
車偉文抓住茂名商用車市場的兩個痛點,推出“乘用車級服務+低息金融”的差異化組合拳——所有車輛預裝導航、倒車影像,復制乘用車交車儀式;通過銀行資源將貸款利率壓至3厘3-3厘9,每貸10萬元每月可為客戶節省140元利息,對于一輛16萬元左右的新能源輕卡,5年累計節省利息13200元。
這種“人無我有”的策略,使其在4個月內快速建立市場認知,為后續擴張鋪平道路。“雖然,合作銀行頂不住壓力,最后也和我們的競爭對手簽了合作,但4個月的時間差已奠定了我們茂名市場第一的地位。”
從“熬鷹”到“薪酬錨定”,激活團隊戰斗力
下沉市場的競爭,本質是團隊戰斗力的競爭。車偉文的團隊搭建邏輯極具“狼性”:優先挖角同行銷冠、種子選手,江鈴、重汽豪沃、東風等品牌的銷售精英被批量納入麾下。這些“老油條”雖自帶客戶資源和行業經驗,但也存在思維固化問題。對此,車偉文獨創“熬鷹+棺材老板心態”的改造法。

“棺材老板心態”的核心是培養銷售的長期主義和抗壓能力——既要像棺材老板那樣“活得比對手久”,不糾結短期得失;又要保持“遲早做對手生意”的目標感。通過案例復盤和心態疏導,將銷售從“職業經理人思維”轉變為“老板思維”。
更關鍵的是,他建立了以“房價錨定”的薪酬體系:以茂名8000元/㎡的房價為基準,當團隊人均月薪低于1.5㎡房價(1.2萬元)時,立即從市場競爭、產品策略、培訓管理等維度反思調整;當月薪超過2.2㎡房價(1.76萬元)時,則增加業績壓力并擴充團隊。這種“薪酬兜底+上限激勵”的機制,讓銷售既有安全感又有奮斗欲,2024年團隊人均月薪穩定在1.5-2萬元,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在日常管理中,車偉文摒棄傳統PPT培訓,采用“喝茶復盤”的實戰式輔導。每周約談銷售人員,針對簽單少的成員,精準指導其“主攻哪個鄉鎮、哪個行業”;對失敗客戶案例進行深度拆解,總結經驗教訓;一旦出現批量成交(如兩天訂出6臺平板車),立即組織專題會議提煉行業規律。這種“管到毛細血管”的精細化管理,使團隊成交率比同行高出一大截,打得競爭對手毫無還手之力。
“我們的對手今年再干不起來,明年沒什么機會。也正如此,我要讓我們的競爭對手今年沒機會干起來。”車偉文介紹,做下沉市場必須充分調動團隊的“狼性”,為此他用兩個“心境”——管理者心境、員工心境,幫助核心管理層從以往的職業經理人心態快速轉變為老板心態。團隊以主人翁精神,以極強的內驅力堅持扎根鄉鎮下沉市場。

客戶開發:人文文化和人性的深度滲透
下沉市場的客戶開發,關鍵在于“精準觸達+信任構建”。與乘用車不同,新能源物流車的客戶群體高度集中——有配送需求的批發業、藥業、建材業等。車偉文憑借23年本地人脈積累,直接“穿透式”拜訪老板:例如看到某藥業公司老板的車停在樓下,直接敲辦公室門;憑借曾銷售豪車的資源,與各行業老板快速建立信任。他的客戶開發邏輯可概括為“三層滲透”:
第一層:行業標桿突破。優先攻克有示范效應的企業,如當地某知名藥企。通過陪跑司機一天跑391公里,用“油費420元vs電費50元”的真實數據,說服其先購1臺試用,一個月后再增購4臺。標桿客戶的示范效應迅速輻射至整個藥業圈,其它藥企相繼跟進。
第二層:鄉鎮產業深耕。茂名87個鄉鎮各有特色產業,車偉文要求銷售“一鎮一策”:金塘鎮主攻農產品批發,公館鎮聚焦建材配送,化州石灣鎮深耕裝飾材料運輸。針對鄉鎮客戶注重人情的特點,他規定拜訪必須攜帶22斤以上的定制果籃,既避免茶葉“眾口難調”的問題,又通過“吃人手短”的樸素邏輯拉近關系。

為成交客戶制造驚喜,用細節創造情緒價值
第三層:生態閉環維護。為提升客戶復購和轉介紹,車偉文計劃成立“客戶關懷部”,每年深入鄉鎮登門為過生日的鄉鎮客戶送上30斤米、10斤油的生日驚喜。看似“虧本”的投入,實則通過“一次保養回本、兩次保養盈利”實現閉環。同時,淳樸重情的鄉鎮客戶更愿意轉介紹周邊的相親朋友成為新客戶。
更巧妙的是,他通過搞定司機群體,擴大下沉市場B端客戶。車偉文介紹,企業油車司機的薪資結構是底薪+配送提成。由于底薪低,司機大多在加油和維修環節賺外快,新能源卡車割斷了他們賺外快的機會,因此他們的抵觸心理較重。
“我通過陪跑,幫客戶找到了續航不足的原因——司機大腳踩油門、剎車等不當操作所致。但是我會沿途關照他們,并在客戶分析會上不說破。”車偉文表示,司機不想因為“車技”不行丟工作,也會規范駕駛。此外,在和企業老板算經濟賬時,他建議老板將剩下的近萬元油錢補貼司機幾百元以提高工作積極性,將司機底薪從1500元提至1800元。這樣一來,司機成為新能源車型的“義務宣傳員”,甚至倒逼老板增購換購。
下沉市場開發的核心啟示
車偉文的“茂名打法”,本質是對下沉市場消費邏輯的深刻理解,其經驗可總結為三大核心:
1. 節奏把控:長期主義優于短期沖刺。他拒絕“沖一波猛量”,而是像“跑3000米長跑”那樣控制節奏,避免團隊因壓力崩盤。這種“穩扎穩打”的策略,使市場份額穩步提升而非大起大落。
2. 資源整合:本土人脈是最大壁壘。作為土生土長的茂名人,車偉文的“車頭”名號在當地汽車圈無人不曉,這種本土人脈積累讓他能快速觸達核心客戶、挖掘優秀人才充實團隊。對于外來品牌,若想復制這一模式,必須優先吸納本地精英,建立“在地化”團隊。
3. 靈活應變:拒絕“一刀切”策略。針對乘用車轉過來的銷售,他要求其“放下流程化話術,學會帶點國粹聊天”;針對不同鄉鎮的客戶,調整溝通方式和產品推薦。這種“千人千面”的靈活應變,正是下沉市場開發的關鍵——既要專業,又要“接地氣”。
當前,茂名新能源物流車滲透率已突破19%,車偉文的目標是2025年實現30%。其實踐證明,下沉市場并非“難啃的骨頭”,而是蘊含巨大潛力的藍海。對于新能源物流車企業而言,唯有像“車頭”那樣,扎根本土、精耕團隊、深耕客戶,才能在這場下沉戰役中占據先機,真正實現“從引導消費到迎合消費”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