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廉價航空聞名的春秋航空,正打破航空業乘務員招聘的年齡桎梏,向"空嫂"群體敞開懷抱。
日前,春秋航空公開發起“空嫂”招聘,將乘務員的年齡上限放寬到40歲,并將已婚已育作為優先考慮條件,且不做專業限制。
春秋航空招聘負責人表示,豐富的人生閱歷使“空嫂”在應對緊急情況時更加從容,善于預見旅客需求,尤其擅長照顧兒童旅客,作為團隊中的“知心大姐”,還能提升客艙團隊的凝聚力。
對于此次招聘“空嫂”的舉動,網友各抒己見。有人認為,“空嫂”這一稱呼帶有明顯的標簽化色彩,是對女性的一種刻板定義;而另一部分人則覺得,這一舉措為中年女性重回職場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乘客的反饋中,春秋航空常常因沒有免費餐食、隨身行李限制較為嚴格、座位空間相對狹小導致乘坐不夠舒適等問題而遭到吐槽。
然而,與許多以高端服務著稱的同行相比,春秋航空當下卻展現出了強大的盈利能力。
今年前三季度,春秋航空實現營收167.73億元,同比增長4.98%。盡管同期春秋航空的歸母凈利潤減少10.32%至23.36億元,但這一盈利表現仍大幅領先包括三大航在內的眾多同行。
截至10月30日收盤,春秋航空總市值達521.94億元。而在這樣一家看似“特立獨行”的航空公司背后,站著一位被外界戲稱為最“摳”的航空老板——王正華。在最新揭曉的《2025胡潤百富榜》上,王正華家族以200億的身家位列榜單第311名。

40歲也行!春秋航空高調招“空嫂”
10月22日,春秋航空在蘭州舉行2025-2026春秋航空蘭州基地新航旅發展暨招聘新聞發布會。新航季,春秋航空將新開上海—蘭州—和田、蘭州—河內、蘭州—清邁3條航線,為旅客的出行增添更多選擇。
同時,春秋航空還宣布啟動“空嫂”專項招聘計劃,面向已婚已育女性開放客艙乘務員崗位。同日,春秋航空招聘官方賬號同步發布招聘通知。
10月28日,針對外界廣泛關注的問題,春秋航空招聘官方賬號又貼心地發布了Q&A公告,為求職者答疑解惑。
雷達財經了解到,春秋航空“空嫂”的招聘條件包括:年齡需在25-40歲之間;優先考慮已婚已育的女性;身高要求在162-174cm;學歷方面需達到本科及以上,但不設專業限制。

公開報道顯示,以往的空姐招聘年齡通常限定在18-25周歲,部分航空公司會將年齡上限放寬至28-32周歲。10月中下旬,首都航空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乘務長及以上人員可放寬至35周歲。
春秋航空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春秋航空在職空勤人員規模約3400人,平均年齡28歲,30歲以下的人員占比達到70%。
春秋航空招聘負責人介紹,“空嫂”群體具備較強的親和力與應變能力,在服務兒童、處理突發情況等方面具有優勢。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此次其實并非是春秋航空首次推行“空嫂”招聘。早在2010年與2013年,春秋航空就曾在上海和石家莊分別開展過兩批已婚已育的空乘招聘。
春秋航空相關負責人透露,“從這10余年的職業成長來看,88位空嫂中,74%已經晉升管理崗位。”
而春秋航空此次招聘“空嫂”,預計面向西北地區招錄30人至60人,且進入公司后的培養機制有所不同。
同時,為了進一步降低大齡應聘者的入職門檻,減輕其經濟壓力,公司還將對大齡應聘者的培訓費用進行相應減免。
據悉,面試將于11月中上旬與蘭州區域校園招聘同步開展,而此次招聘人員錄用后的工作地點將會安排在蘭州和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招聘“空嫂”,春秋航空接受“航空小白”報名,所有招錄人員將在2026年初啟動培訓,公司會提供資深教員1對1帶教,考核通過即簽約,降低應聘者的入職門檻和職業轉換難度。
春秋航空承諾,此次招聘錄用的每位員工都有專業通道及管理通道兩種晉升路徑,公司將根據個人能力以及意愿進行崗位調整。
此次“空嫂”招聘消息經主流媒體報道后迅速發酵,并隨即沖上熱搜,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議論。
有網友認為,“空嫂”這一稱呼具有冒犯性,有給已婚女性貼標簽的嫌疑;還有網友認為,分渠道招聘看似不排斥,實則把已婚女性塞進“空嫂”籠子,變相擠壓應屆生崗位。
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表示支持,認為“空嫂”招聘為中年女性提供回歸職場的通道,體現社會進步,35歲以上女性不用再為年齡門檻而焦慮。
廣州日報評論稱,以“已婚已育”為招聘條件,實則是精準瞄準因生育而暫離職場的女性群體。對于符合條件的人來說,這不失為重返職場的新選擇。更值得關注的是,此舉背后的“破冰”意義。以40歲年齡上限、已婚已育為條件,某種程度上打破了行業固有的“青春濾鏡”,也傳遞出服務價值不被年齡框定的積極信號。

去年狂攬200億營收,“廉價航空”成賺錢秘籍
此番在國內航空業招聘領域率先做出表率的春秋航空,其實自成立以來便是個“特立獨行”的存在。
與“高大上”的國航、南航、東航三大航不同,春秋航空一直主打廉價航空。早在本世紀初,飛機出行還是奢侈行為之時,春秋航空相繼拋出的“1元機票”及“199”“299”超低票價,吸引了大量旅客。
為了能多賣幾張機票以及最大化地攤薄成本,春秋航空的機艙內部甚至沒有頭等艙和廚房。有人甚至調侃,如果飛機能賣站票,春秋航空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推廣。
事實上,春秋航空也早就想這么做了。據媒體報道,早在2009年,春秋航空就曾表示,最快年內將向民航局提出賣站票的申請。
按春秋航空的想法,讓乘客換個姿勢,一架飛機至少可以多載40%的旅客,公司成本能在現有基礎上再攤薄兩成,機票價格也有了更大的下浮空間。
然而,這個想法最終沒能成行。2014年,春秋航空新聞發言人張武安向媒體表示,盡管這一想法早在2009年就提出過,但至今仍然只是想法,“飛機上設立站位,需要涉及飛機制造廠和民航管理部門、安全認證部門,目前還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雖然售賣站票的想法未能落地,但這并不影響春秋航空后來靠著低價策略在市場上攻城略地。
即便春秋航空存在著沒有免費餐食、隨身行李限制大、座位狹小不舒服等諸多槽點,但面對誘人的低價機票,仍有不少乘客選擇搭乘春秋航空的航班。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除去疫情三年,春秋航空的業績總體一直處于上升期,公司在上市初的2015年,全年營收僅80.94億元。而到了2024年,春秋航空的營收成功突破200億大關,幾年時間翻了一倍還多。
在利潤端,得益于對成本的極致控制,春秋航空的盈利能力并未受到廉價政策的影響。去年,春秋航空更是錄得歸母凈利潤22.7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步入2025年,春秋航空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67.73億元,同比增長4.98%。不過,同期春秋航空的歸母凈利潤卻出現了10.32%的下滑,降至23.36億元。
而在半年報披露之際,春秋航空的歸母凈利潤表現就已經顯現出下滑的頹勢,同比減少14.11%,降至11.69億元。
彼時,春秋航空在半年報中表示,本期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主要系上年同期公司使用前期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虧損,該事項導致上年同期所得稅費用大幅降低,進而使得本期凈利潤在利潤總額增長的情況下,仍較上年同期出現下降。
不過,與國內部分航空巨頭相比,春秋航空的業績表現可謂是相當出色。僅從歸母凈利潤指標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東航虧損14.31億元,南方航空虧損15.33億元,中國國航則虧損18.06億元。

最“摳”航空老板,造就民營航空傳奇
在春秋航空這樣一個在行業內顯得有些“另類”的公司背后,站著一位同樣經歷不凡的創始人——王正華。由于春秋航空獨特的經營策略,王正華甚至被外界調侃為最“摳門”的航空老板。
據《中國企業家》報道,王正華1944年出生于上海。在家中七個兄弟姐妹中,他作為長子,自小便肩負起照看弟妹的重任。母親一直教導他要節儉持家,這或許為他日后的行事風格以及春秋航空的運營理念埋下了伏筆。
高中畢業后,王正華進入體制內工作。1981年,時任上海市長寧區遵義街道黨委副書記的王正華接到區里通知,要為大批返鄉知青解決就業問題,為此他一口氣創辦了5家企業。而其中就包含春秋文旅,這是當時上海為數不多的旅行社。
38歲那年,王正華毅然決然地放棄“鐵飯碗”,投身商海。而在他此前創辦的多家公司中,他唯一選擇帶走并繼續發展的便是春秋文旅。
之所以帶走春秋文旅,是因為王正華當時認為“做旅游幾乎不需要什么投資”。由于創業之前就做了研究,王正華將歐美旅游的散客,當做了旅行社的客群主力。
1987年,隨著王正華主導的購票網絡逐步完善,以及春秋推廣的“歐美式”旅游模式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春秋文旅在成立6年后就拿到了100萬元的營業額。到了1994年,春秋文旅更是一舉成為國內旅游行業的第一。
隨著旅游業務的蓬勃發展,王正華發現,由于機票價格高昂,公司難以開拓更遠的市場。為此,他曾短暫與國航上海分部合作,將國際航班轉機后剩余的座位以3至5折的優惠價格承包下來,但王正華必須保證每月賣出5000張,否則就要按原價結算。
等到年底結算時,每月的低價票出票量竟超過2萬張,是國航最初約定數量的四倍。憑借這些低價票的銷售,航空公司半年內凈賺了1億元。之后,王正華萌生了自己做航空把機票價格打下來的念頭。
于是,在2004年,春秋航空應運而生。一年后,春秋航空首航成功,由上海至煙臺的航班正式執飛,特價票低至199元,刷新了當年歷史低價票的紀錄,180張票上架即售罄。
然而,春秋航空的極致低價,是通過嚴格控制各項成本實現的。除了不提供免費餐食、客艙座椅相對緊湊外,其航班起飛后還會有機上賣貨的環節。
甚至在早期,航班沒有設置專門的清潔組,飛機落地后,王正華還曾親自帶領員工用清掃工具收拾客艙衛生。
在公司此前發布的半年報中,春秋航空將自己的經營優勢概括為六個字——“兩單”、“兩高”、“兩低”。
其中,“兩單”是指單一機型和單一座艙:公司全部采用空客A320系列這一種機型飛機,統一配備CFM發動機;公司飛機只設置單一的經濟艙位,不設頭等艙與公務艙。這樣便可以最大化降低飛機的購買和維護成本,同時提供更多的座位。
而“兩高”是指高客座率與高飛機日利用率:公司始終保持較高的客座率水平,并用緊湊的航線排班和較少的貨運業務進一步提高飛機過站效率;更多地利用延長時段飛行,從而增加日均航班班次,提升飛機日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
至于“兩低”,是指低銷售費用與低管理費用:公司以電子商務直銷為主要銷售渠道,有效降低了公司的銷售代理費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公司單位管理費用為0.0049元和0.0051元,遠低于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水平。
不過,這樣的經營方式此前幾乎遭到了所有同行的質疑。同為民營航空公司的東星航空董事長蘭世立甚至曾直言,王正華做民營廉價航空是在“滾地雷陣”。
然而,從春秋航空后續的發展來看,王正華無疑賭對了。2015年,春秋航空成功掛牌上市,一舉成為國內廉價航空第一股。王正華、王煜父子也以130億元的身家,成功躋身當年的《胡潤百富榜》。
盡管坐擁百億身家,但王正華的個人生活卻極為簡樸。據成都商報2015年報道,王正華的辦公室僅10平方米左右,且里面最貴的物品是一張用了20年的價值僅100元的沙發。
雷達財經注意到,春秋航空上市當年,公司營收超過80億元,歸母凈利潤達到13.28億元。此后幾年,除疫情時期外,春秋航空從未出現過虧損,甚至在2016年以后盈利越來越多。即便是在近兩年行業普遍疲軟的情況下,春秋航空也能保證年盈利在20億元以上。
2017年3月,王正華辭去了春秋航空董事長職務,將公司交給了大兒子王煜。王煜自那時起便一直擔任春秋航空董事長至今。天眼查顯示,目前春秋航空的實際控制人為王正華、王煜父子。
對于公司經營,王正華向兒子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不要急于創新,先傳承;不要急于發展,先穩定。
作為航空業的“拼多多”,春秋航空后續能否憑借極致的價格策略實現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