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英特爾公司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12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公司通用會計準則每股虧損0.67美元,非通用會計準則每股虧損0.10美元。
從核心財務數據看,英特爾本季度毛利率為27.5%,較去年同期的35.4%大幅下滑7.9個百分點。按照非通用會計準則計算,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38.7%降至29.7%。營業利潤率方面虧損24.7%,相比去年同期15.3%的虧損進一步惡化。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本季度產生了高達19億美元的重組費用,這一數字對每股收益造成了0.45美元的負面影響。此外,公司還確認了約8億美元的資產減值費用和2億美元的一次性費用,這些非經常性支出顯著拖累了整體業績表現。
在業務結構調整方面,英特爾展現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公司已完成大部分人員調整計劃,員工數量減少約15%,計劃年底將員工總數控制在75,000人左右。同時,公司正在優化全球制造業務布局,決定不再推進德國和波蘭的項目建設,并計劃將哥斯達黎加的封裝測試業務整合至越南和馬來西亞的生產基地。
從各業務部門表現來看,客戶端計算事業部營收79億美元,同比下降3%;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營收39億美元,同比增長4%;代工業務營收44億美元,同比增長3%。數據中心和AI業務的增長為公司在激烈競爭中保持了一定的增長亮點。
技術創新方面,英特爾推出了三款至強6系列處理器新品,其中至強6776P處理器將應用于英偉達最新一代AI加速系統DGX B300中,這一合作展現了英特爾在AI領域的技術實力。此外,Intel 18A制程節點的晶圓已在亞利桑那州工廠啟動量產,標志著公司先進制程技術的重要進展。
展望第三季度,英特爾預計營收將在126-136億美元區間,通用會計準則每股虧損0.24美元,非通用會計準則每股收益為零。這一預期顯示公司業績仍將承壓,但虧損幅度有望收窄。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表示,公司在提升執行力與效率方面取得初步進展,正專注于強化核心產品組合和AI路線圖。首席財務官David Zinsner則強調,降低運營成本、提升資本效率等舉措已產生積極成效。
英特爾正處于關鍵轉型期。面對AMD、英偉達等競爭對手的強勢挑戰,公司通過大規模重組和業務優化,試圖重新構建競爭優勢。盡管短期內業績承壓明顯,但公司在AI、先進制程等關鍵技術領域的布局,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能否成功完成這輪深度調整,將直接關系到英特爾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長期地位。